易教网-呼和浩特家教
当前城市:呼和浩特 [切换其它城市] 
hhht.eduease.com 家教热线请家教热线:400-6789-353 010-64436939

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
易教播报

欢迎您光临易教网,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呼和浩特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!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,打造呼和浩特地区请家教,做家教,找家教的专业平台,敬请致电:400-6789-353

当前位置:家教网首页 > 呼和浩特家教网 > 家教直通车 > 教育的刚需是什么?家长看完就不焦虑了

教育的刚需是什么?家长看完就不焦虑了

【来源:易教网 更新时间:2017-10-10

由于焦虑,许多家长选择了在人群中寻找安全感,进而消解自己的责任——“所有人都是这么选的,而且我已经尽我所能给孩子营造最好的条件了,不成材,不能怪我。”

这种焦虑感,除了来自于教育模式带来的紧张,还来自于对不可预测的未来的恐惧,来源于我们不敢承认,我们不知道孩子的未来在哪里。

如果问家长,对教育的刚需是什么?我相信九成以上的答案是:中考和高考。

因为我们的逻辑是这样的:中考考得好,才能考上好的高中,这样高考才有可能考得好,考上好的大学,未来在社会中也就会有更好的出路,孩子可以出人头地。

也就是说,我们的最终目的,是让孩子在社会上出人头地,中考高考,都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而已。

虽然,在我们的语境下,所谓的出人头地,往往只是意味着可以养活自己,并且奴役别人。我们似乎过了太久贫穷的日子了,物质的多寡、权力的大小,已经变成了最重要的甚至唯一的衡量标准,以至于,我们竟然会把“富强”当成一种价值观……

我们被表象蒙蔽了,忘记了成功只是获得快乐的手段。在《三体 死神永生》里,当程心的飞船终于脱离光速,在DX3906的行星上着陆之后,她找到了云天明留给他的一段讯息,这段讯息被刻在了一块巨石上。在小说里程心寻找云天明的讯息时,我也在想,如果找到了,会是什么内容,是“我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文明”还是“我们曾经称霸这个星系”?最后,这条来自于1890万年前的讯息,只有一句话:“我们度过了幸福的一生”。

克里斯托弗·莫利曾经说过: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,那就是用你自己的方式,度过一生。

当然,出人头地也好,快乐幸福也好,都是我们的正当追求。中高考的教育,仅仅是我们为了实现目标而选择的一种解决方案而已。现在,这种方案的有效性,已经变得越来越可疑。

标准化教育的唯一目的,

是培养流水线上合格的工人

我们知道,今天这种分年龄分学科式的教育,仅仅产生于200年前—在普法战争中败于拿破仑之手的普鲁士人,为了培养更听话的军人,组织更有纪律、更顺从的军队,创造出了这种特殊的教育模式。

125年前,这个模式传入到了美国,在福特、卡内基、摩根斯坦利、范德比尔等人的推动下,成立了包括哈佛大学的Elliot、欧柏林学院的Henry.C.King在内的“十人委员会”,这十位召集人,每人再组织八到十人的子群,将美国的高中课程标准化。也就是说,全美国的高中生,该学什么内容,该如何评价,这几十个人就决定了。


这种标准化教育的唯一目的,是培养流水线上合格的工人。只要培养出了熟练操作机器的手,教育就算成功了。所以亨利福特曾经抱怨说:“我只需要一双手,他们却给我送来了一整个人”。


这种模式一直延续到了今天。我们的教育,依然停留在培养社会化大生产下的合格劳动力阶段。就像一百多年前的那个十人委员会一样,今年7月,我们国家成立了“教材编审委员会”,职能是“研究审议教材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,研究解决教材建设中的重大问题,指导、组织、协调各地区各部门有关教材工作,审查国家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制定,审查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国家规划教材。”

这个委员会除了1名主任、2名副主任和1名秘书长之外,组成人员包括22名部门委员和27名专家委员。也就是说,这五十三个人,就决定了全国上亿名来自于不同家庭、不同特质、不同天赋的孩子应该如何被教育、如何被评价。

无法相信,这种教育模式,真的能培养出面向未来的人。

当然,一定有人会说,清华北大毕业的学生,就是更容易“成功”,事实如此啊。 我想说,那只是因为,这部分人本身就有很强的学习能力,我们的教育和评价机制,是一面筛子,他的功能只是把能通过孔里的人筛出来,仅此而已。而更多原本有着无限可能的人,因为没有通过这面筛子,被打上了各种标签,成为自己定义的loser。更可怕的是,我们已经被驯化成“我学习不好,我就应该过这样的生活,这已经是我最好的选择了”,然后将期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,望子成龙,希望他们能够在这种教育模式内如鱼得水。

教育的刚需,是学会如何学习

现在这面筛子,已经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。文凭作为对人的唯一评价标准,正在被瓦解,越来越多的组织和机构,在尝试对人的立体评价,打破文凭对人评价的垄断。最知名的就是Mozilla的开放徽章计划,国内也有很多教育组织在推动对人的多样化的评价机制,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,更加看重认知能力、协作能力这些文凭无法体现的素质。企业发现人才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,社交网络已经逐渐取代校园招聘、传统媒体,成为企业发现中、高端人才的首选渠道。

就业方面也是如此,“专业对口”已经变成了少数人的选择,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《2016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》、《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程度及影响调查报告》显示,2015年大学本科毕业生,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的,比例仅为26%。也就是说,超过七成的人,进入社会之后,需要具备的能力,是快速掌握从未接触过的知识、技能。

2014年,Financial Times曾经进行过一次数据调查,调查显示,年度最紧俏的十大职业,有七种职业,在四年前都不存在。也就是说,此刻,我们坐在教室中的学生,进入社会后,将面临的是从未存在过的职业需求。

如果我们的刚需是让孩子在未来的社会中保持竞争力,进而成为更好的自己,那教育的目的,应该是让学生掌握一种能力—如何学习他从未接触过的知识。

教育的刚需,是学会如何学习。

通过学会如何学习,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,进而自我觉察、自我认知,最终接纳真正的自己,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教育。

查尔斯·汉迪在《思想者》里说“我现在觉得,人生,就是对自己性格的探索。要是一个人,直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,擅长做什么,那是何等的悲哀啊。人生之旅就像是攀登一种个性的阶梯,在此过程中逐渐证明自己、发现自己。”

我们一直在“救火”

可惜,在重要、紧急的象限划分中,我们经常会混淆重要不紧急和紧急不重要的事项。比如,健身是重要不紧急的,看病是重要且紧急的,但如果我们没有保持很好生活习惯、健身习惯,最终就会演变成重要紧急的身体疾病。又或者,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,电话突然响了,由于需要立刻解决所带来的焦虑感,我们下意识就会认为接电话是重要且紧急的事情,而我们打断手边的事情接起的电话,有多少是真正重要的呢?又有多少是广告甚至电讯诈骗?

同样,中考高考是紧急的,而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、培养他的自我觉察、自我认知,进而接纳真正的自己,是重要不紧急的。我们习惯于解决紧急的事情,而忽略重要不紧急的事。我们让孩子获得了应付中考、高考的能力,却让他丢失了最重要的、面对未来的能力。

当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没有得到有效解决,就会发展成为重要且紧急的事情,就会导致我们就一直在救火,这也是我最近得到的最深刻的教训。

缓解家长的焦虑,才是教育最大的刚需

我们现在的教育,给家长们营造的焦虑感太重了。今天下午和一位体制内的朋友聊天,他的儿子在辽宁省一所擅长培养高分学生的小学里读书,他告诉我,这所学校,每次考试之后,都会让考试成绩最差的几个学生,拿着自己的试卷,拍下一张照片,然后学校把这张照片传到网上,以这种类似于古代“游街示众”的方式,增加孩子的屈辱感,增加家长的焦虑,让他们“知耻而后勇”。

曾经有朋友说,所有的课外辅导、线上教育,都是先营造家长的焦虑,然后从家长的焦虑中牟利。但是,家长焦虑的最大推手,不正是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吗?

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,在教育市场上,最大的刚需,其实是缓解家长们的焦虑。 家长们的焦虑,除了来自于教育模式带来的紧张,还来自于对不可预测的未来的恐惧,来自于不知道一个选择会将自己指向何方的恐惧,来源于我们不敢承认,我们不知道孩子的未来在哪里。

由于焦虑,于是我们选择了看起来最安全的方式—和大多数人在一起,在人群中寻找安全感,进而消解自己的责任—所有人都是这么选的,而且我已经尽我的能力给孩子营造最好的条件了,不成材,不能怪我。

在密林的道路中,

我们仍然会选择那条少有人走的路

由于工作的缘故,过去一年里,我接触了很多让孩子脱离体制内教育的家长,我非常敬佩这些用脚投票,勇于进行教育自救的家长,这些选择在家上学、选择创新型学校的家长,在明确了自己和孩子真正的需要之后,愿意承担责任,给孩子更多可能,为他寻找有意义的教育。

埃尔特也愿如此,在密林的道路中,我们仍然会选择那条少有人走的路,我们不会服务中高考这种刚需,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,影响到哪怕只是一小部分的孩子,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,和他们一起,探索教育的本质。

站在这个角度上,我反思埃尔特开过的所有课程,虽然我们的课程获得了很好的同行评价,也在家长群体里形成了一定的口碑,但如果我问自己,我们的课程,是让孩子学会了如何学习,还是仅仅以更有趣的方式进行了信息的灌输?

我并没有足够的底气,来回答这个问题。

我们怎么办?

我们会继续升级我们的课程体系,我们决定用我正在准备的数学课做一次课程的试验。对于即将上线的数学课,我之前做的也是一个很大胆的设计—通过二十堂课,让孩子听懂他一生需要学到的数学知识,这套课程的名字叫“从1+1到微积分”,我曾经为这个创意兴奋不已。

现在,我决定对这个课程做一次更大胆的变革,我将赋予这个课程一个背景—这个课程开始于世界毁灭之后,当全新的人类在这个星球中崛起时,我们如何重新发现数学规律、如何提炼、总结数学原理? 我希望和孩子们一起,从如何计数开始,创造一种全新的数学体系。在这个过程中,真正学会,如何学习。

我们知道,我们选择了一条荆棘遍布的道路,一直在自讨苦吃。但我们相信,真正的教育,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不存在的人,我们会在这条道路上,坚定地走下去。

在《约翰克里斯朵夫》中,当圣克里斯朵夫趟过命运之河时,他回头望着背上的孩子说:孩子,你叫什么名字,为什么如此沉重?

那个孩子凝视着他说:我的名字叫“未来”。

搜索教员